符號是負載和傳遞信息的中介,是認識事物的一種簡化手段,表現為有意義的代碼和代碼系統。當然,符號這一概念的外延相當廣泛,設計中的符號作為一種非語言符號,與語言符號有許多共性,使得語意學對設計也有實際的指導作用。通常來說,可以把設計的元素和基本手段看作符號,通過對這些元素的加工與整合,實現傳情達意的目的。
設計中,認知性是符號語言的生命。例如,我國的幾大銀行的標志都采用中國古錢幣作為基本型,這正是因為古錢幣能夠準確地傳達金融機構這一信息,具有極強的認知性。如果一項設計作品不能為人認知,讓人不知所云,那它就完全失去了意義。
現代設計是為大工業生產服務的,設計作品會在大眾中廣泛傳播。設計的符號語言只有具備普遍性,才能為大眾所接受。設計人員常常遇到這種情況,自己花了很大功夫做出的東西,卻不被客戶接受,這時設計者也許會抱怨客戶欣賞水平不夠,其實有時客戶比設計者更了解受眾。設計者只有找出讓自己、客戶、消費者都能理解的設計語言,才能更好地完成設計任務,符號的普遍性這一特性,在許多公共場所的標牌設計中體現得尤為充分。如公共衛生間的男女標識,相信不論男女老幼,文化深淺,都能夠清楚分辨。
任何語言都只在一定范圍內被理解,只有具備有關文化背景的人才能接受到該符號所傳達的信息。只有符合特定背景的符號才能在這一范圍內被接受。比如,德國招貼藝術大師岡特·蘭堡(GunterRanbow)的作品中常出現土豆形象,對于不了解德國的人來說,可能看不懂作品所要表達的意思,只有知道土豆對于德國人的特殊意義,才能夠明白設計者對土豆如此鐘情的原因。
符號一般強調“求同”,這樣才容易被理解。但是,在設計中“求異”常常是關鍵。因為比較形式和內容,前者**是更值得深究的。同樣是針對一個主題,我們必須找出與之相關的盡可能多的表現形式,才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設計中對符號的運用有直接和間接之分。從某些作品中可以直接找到符號性的元素,而在另一些作品中卻似乎很難發現符號的存在,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設計與符號無涉。實際上符號是無處不在的,只是根據需要作用方式不同而已。這里可以分三種情況來考察這個問題:
**,對符號的直接運用。作品本身就是以符號的形式出現的。比如標識類設計,由于這類設計以圖形為基礎,以達意為生命,強調小而精,因此被濃縮得幾乎等于符號本身。北京2008奧林匹克申辦標志,運用奧林五環色組成五星,相互環扣,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和諧、發展。圖形好似一個打太極拳的人形,利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中國節”,傳達出北京奧運這一信息;中國電信標志,以中國的“中”字和中國傳統圖案“回紋”作為基礎,形成三維立體空間圖案,形象地表達出科技、現代、傳遞、發展的企業特點;有名的電器品牌康佳電器的標志更是簡潔取勝,“KONKA”字首“K”、顯像管和電話,在兩個幾何色塊的變化組合中得以實現,表現出鮮明的行業特色和獨特的企業文化。在這類設計作品中,常常是把幾個元素巧妙地組合起來,然后將其簡化,得到類似符號的圖形,也就是將圖形符號化,形成獨特的視覺語言。
**,以符號為基本元素的設計。這里的符號可以理解為具有既定含義的圖形或實物。這種手法在招貼設計中運用較多。圖4以“工作是快樂之本”為主題的兩副招貼設計,用標點符號組成笑臉符號,而這種符號在網絡上非常流行,觀者自然心領神會。圖5運用電燈泡、黑與白和一個叉號,使人稍加品味就能頓悟猛醒。這些作品中設計師對符號的熟練運用令人叫絕。
第三,作品中含有符號性的因素。并非所有設計中符號都是明顯存在的。相反,大多數設計會以更 含蓄的方式傳達信息,而符號本身則藏在幕后。換言之,符號可以是一種態度、一種行為方式、一種文化立場等等,通過有形的、有效的載體表現出來,而尋找這種載體的過程就是設計。武漢江漢路步行街設計,其中安排四個真人大小、體現地方特色的雕塑可謂頗具匠心。雖然設計界對此褒貶不一,但應該說老百姓是普遍接受的。身為武漢人,誰沒有過急切地盼著一碗熱干面端上桌,還不忘吩咐多擱點芝麻醬的經歷?現代都市生活越來越多元化,在城市雕塑中安排那些具有歷史感的、為人熟悉的因素,會給人帶來平衡感和歸宿感。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保留完好的一口老井與此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與北京和武漢這些歷史名城相比,深圳是一座新興的、以外來人口為主的城市。為了傳達其特有的都市氣息,深圳世界之窗前人行道上采用���則是匆匆的行人、拍照的游客等等具有現代感的雕塑小品。不同城市、不同風格的雕塑帶給人不一樣的都市情懷,這正是設計師將符號語言溶入作品之中的成功典范。
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它是溝通和聯系人—產品—環境—社會—自然的中介,直接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綠色、環保已經成為當今設計的共同主題。綠色設計是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宗旨的設計意念和方法。而其他諸多方面,如流行風格、民族特征、傳統特色等文化因素也成為未來設計的一大潮流。設計工作者應該在從上述種種方面入手,發掘符號的潛能,將人文、科技、環保等主題融入設計符號中,更多的傳達出設計師對社會的關注和對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