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峽景區:轉型,不僅僅源于危機

      
                         2010-4-1316:48:30         濟源日報
 
      每天接待游客近萬人次,景區內索道游船來往穿梭;晉冀魯陜旅游團慕名而來,80余個團隊接踵而至,旅游大巴和自駕車把僅有的3個停車場擠得滿滿當當,一直延伸到景區大門口……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給黃河三峽景區帶來的不僅是濃重的人氣,更催生了多面效應。作為我省**家民營開發旅游景區的企業家、黃河三峽景區董事長田孝建真切感受到旅游火暴的分量、初嘗開發旅游帶來的甜蜜。他感喟于自己孜孜探索的轉型之路。從工廠車間到旅游景區,這條路一走就是十多年——
   
我深感發展帶來的危機,從1996年就開始尋找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說起黃河三峽景區,不能不談起金源玻纖有限公司,因為田孝建就是從經營這樣一個民營企業起家的。如今,金源玻纖依然還在。
      
這個以生產玻璃纖維為主的建材企業,創辦于1983年,從下冶逢石到天壇南潘,再從伯王莊到現在的白澗,27年間幾經遷建,效益漸長;1994年產值就達1000多萬元,實現利稅**十萬元,當時已成為市屬重點企業。現在,這個占地2萬平方米的企業仍然產銷兩旺,贏利向好。
      
但是,一時的贏利并不代表將來的發展無憂。 
      
早在1994年,田孝建就對自己的企業做過這樣的思索:要么擴大生產規模,做大做強;要么調整結構,及早儲存好的項目,秣馬厲兵。而要做大做強,單靠自己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因為擴大再生產需要10億元的投入,而且市場規律還會逼著你繼續延展推進。
       
田孝建的擔憂是有原因的。玻纖雖是新興行業,但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臺灣地區,其玻纖產品生產的重要工藝—— —拉絲工藝漏板孔數已達到1600,而當時我們企業僅為400”“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民營企業如何在全球化競爭中占據優勢,拓展一條特色之路,顯得尤為重要。田孝建越分析,越感到發展帶來的危機和壓力。
       
1996年開始,田孝建就致力于尋找一條持續長遠的發展之路。
       
那時,黃河小浪底工程截流在即,高峽平湖的遠景使田孝建眼前一亮,產生了開發黃河旅游的構想。旅游項目雖然前期投入較大,但是可持續性強,發展潛力巨大,受經濟危機、金融風暴等不利因素影響較小,對文化與環境還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從一個新興行業到另一個新興產業,田孝建感覺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
實現企業成功轉型是我*欣慰的一件事
        田孝建相中的那塊旅游寶地,即是現在的黃河三峽景區。這里可以說是小浪底庫區*精華的一塊自然旅游資源,區位優越,資源豐富。高峽平湖,群峰競秀,山水交融,港灣交錯。孤山峽、龍鳳峽、八里峽各具風骨,堪稱中原**高峽平湖。早在1995年,黃河三峽就被河南省旅游局列為大河風光儲備項目。黃河三峽后來還有幸成為河南太行旅游帶與三點一線旅游帶的樞紐景區、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園區。直到現在,田孝建對自己捷足先登,投資開發旅游景區感到自豪,認為這是企業轉型的得意之作。 
       
而如何做好轉戰旅游這篇大文章,無疑又是擺在田孝建面前的一項新課題。
       
經過幾番論證、幾番協商,1998年,田孝建所擁有的企業與我市有關部門簽訂了開發黃河三峽的經營使用權協議,這一簽就是60年。企業以國有荒山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嶄新經濟模式,對方圓40平方公里進行旅游開發。黃河三峽由此也成為了河南省頭個民營企業投資開發的景區。
       
開發旅游資源,田孝建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力爭實現資本在本地投入*大化,為全市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讓家鄉父老獲益更多。
      
從二產到三產的轉身,從車間到景區的轉型,讓田孝建在觀念的轉變中找到了發展的信心與力量。田孝建說:市場不候人。民營企業就應該到應該去的地方發展開拓,及早找準自己的位置。
      “
我*欣慰的事情就是,帶領我的企業實現了成功轉型。田孝建坦言:對于那些仍在觀望,還沒有轉型調結構的企業來說,我是幸運的!
    “
五年內努力把黃河三峽打造成國內知名景區
       田孝建并不諱言金源玻纖是一個高能耗企業,與低碳經濟發展要求不很相符。相對于這個高能耗的企業來說,旅游業顯得更加清潔,也更堅定了他投資開發旅游的決心和毅力。我們力爭開發一處新添精品一處,留遺產而不留遺憾。田孝建說。
       
1998年開始,田孝建一方面經營著玻纖企業,一方面逐步追加對黃河三峽景區的投入。12年來,景區嚴格按照規劃實施開發,堅持保護**,科學開發,永續利用的開發方針,重大項目須經專家審慎論證,從荒山綠化、景點開發、基礎設施和文化建設等方面加大開發力度。目前,景區已完成投資8000余萬元,完全具備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功能。
       
十年磨一劍,鋒從磨礪出。對于待字閨中的黃河三峽景區,10多年間,許多人都想撩開她神秘的面紗。厚重積淀的黃河文化,臨淵而起的大河景觀,讓許多游客慕名前往。自去年景區正式開業經營以后,通過對市場的積極探索、鞏固開拓,以及對景區的廣泛宣傳、科學管理,游客數量持續攀升,截至目前,累計已達數十萬。看著紛至沓來的省內外游客,黃河三峽景區也在盤算著今后五年乃至十年的規劃。我們要努力在五年內把黃河三峽打造成國內知名景區。田孝建充滿了信心。 
       
轉型成功,并不代表著一勞永逸。經營景區,對于田孝建來說,同樣是一個新課題。經營景區也就是經營服務與文化,軟件甚至比硬件還要重要。田孝建說,我們要把景區作為背景,把服務當做平臺,讓游客在游玩山水中,盡情享受山水樂趣,實現景區穩健、快速、可持續發展之戰略。
        
談起景區發展的遠景,田孝建說,我要把景區建設當成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爭取一代一代地做下去,相信一定會做成*好的。我有這樣的使命。
      
田孝建對于開發旅游的思索還不止這些。在他看來,做大做強旅游業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其一,開發旅游業,是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節點。圍繞產業開發、結構調整,還有許多文章可做。其二,通過景區的拉動,可以縮小當地群眾與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生活環境、文明意識等方面的差距,有利于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其三,可以把旅游產業與三農有機結合起來,發展新型農業,這樣可以加快周邊農民的增收速度、文明素質提升、村鎮基礎設施改善等等。他相信,隨著開發的逐步深入,帶來的收益可能還會更多。田孝建說,為盡快把景區做大做強,不排除走招商引資、合作開發的路子。
      
濟源市下冶鎮鎮長李軍華欣然贊同這樣的觀點,表示今后下冶鎮會進一步加大對黃河三峽景區發展的支持力度,并對景區今后發展充滿了信心與期待!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