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聞晨報 發布時間:2009-06-0911:20:40
駕車從南浦大橋西向下來,看到的交通指示牌方向標注是“中山東二路”、“中山南路”等路名,常常讓不少司機分不清哪邊是外灘,哪邊是徐家匯,從而開錯方向。“為什么不標上我們喜歡的、一目了然的地名,如外灘、徐家匯、虹橋機場、十六鋪等呢?”西門子世博項目中心總經理徐建國在經過長達3年的調研之后,致信早報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許多地名被逐漸遺忘
南浦大橋并不是**的例子。作為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的副總裁,徐建國現在專職負責公司的世博會項目,而公司在上海的智能交通項目,也屬于他主管的工作之一。在徐建國看來,在上海整個道路交通標志系統中,交通指示牌均為“指路”而不是指“地名”,已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事實上,每個地名都是歷史和人文文化的積淀,而我們的道路交通標志卻基本忽略了這點。”他舉例說,比如外灘、十六鋪、提籃橋、徐家匯、老西門、靜安寺、陸家嘴、虹橋、五角場、北蔡、城隍廟、董家渡等,這些地名都擁有豐富的地緣內涵和鮮明的地標色彩。
他認為,相關部門應該將現代化建設與歷史人文相結合,保護好歷史人文的“***”。同時,梳理全市主要地標,建立全新的以地名標注為主體、局部以路名標注為輔的道路交通標志系統。“當然這是一個系統工程,相關部門在重新規劃后,可以分節點、分步驟地逐步實施,并進行監管。”
路標不明易引發事故
此外,路標不明讓車主分不清方向,還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徐建國說,比如在延安路高架與內環線交叉處,標有“共和新路立交、盧浦大橋”兩個方向,他常看到不少司機在路口摸不著方向,突然剎車。多年來交通事故不斷,卻沒有明顯的改進措施。
“其實,很多經過共和新路立交的車主,是要前往虹橋機場、浦東機場等地,應該讓這些標志性地名提前出現在整個道路交通標志系統中,讓車主一開始就知道該走哪個方向。”
此外,軌交站名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如“延安西路站”,就是很多老上海人也不知到底指的是哪里。“很多地點用路名來標識,但有些路是很長的,作為站名根本不知道具體位置在哪里。”徐建國說。
◎相關建議
建議1 不要將地名與行政區劃混為一談
徐建國認為,目前的上海道路交通標志系統中,多把地名與行政區劃混為一談,造成了極大混淆。“我的一位同事從昆山開車到上海,路牌指示到上海還有10公里,而到了以后才知道此前路牌上的‘上海’是指花橋收費站,離上海市中心還有四五十公里。”他說,行政區劃的“上海市”和作為地名的“上海”應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在作為指示道路方向和目的地的路牌上,應該標明具體地標,比如“人民廣場”或者“徐家匯”。
建議2 高架路應標明重要目標合理分流
“地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用得太少。”徐建國表示,近年來,上海道路交通指示牌“指路”而不指“地名”,導致很多車主搞不清方向。徐建國舉例說,有一次,他的一位臺灣朋友開車從靜安寺出發去嘉定馬陸摘葡萄,車駛上延安路高架就打電話問他:“路牌指A20莘莊立交橋和翔殷路隧道兩個方向,該怎么走?”而他也回答不上來。
“假如我們在延安高架西向主要干線上,清晰地標明浦東機場、杭州、湖州、虹橋機場、南京、嘉定、吳淞口等重要目標,繼而合理分流引導車輛,車主就可以很順利地到達目的地。”徐建國表示。
建議3 重要地區、主干道應加注漢語拼音
徐建國同時建議,鑒于上海的歷史淵源及國際地位,可以在一些重要的地區如機場、車站、港口、有名商業街道、旅游景點及一些主干道路上加注規范的漢語拼音,而英文譯名應嚴格限制使用。他表示,目前,本市不少道路的路標都是中英文并舉,而漢語拼音和英文混淆的現象也較為嚴重。
“這樣,我們不僅可以更好地體現國家主權意識,同時可騰出更多空間使標志牌更加規范清晰。”他說,按照世界的通用做法,“世紀大道”一般是加注漢語拼音“ShijiDadao”,而不能譯注為“CenturyAvenue”;這就像國外出版的中國地圖標注“太湖”為“TaiHu”,而不是“BigLake”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