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價值的匹配聯接
游客具有內在價值的訴求,或喜靜或好動,或偏愛山水尋幽或熱衷文化溯源,或逃避現實工作壓力或增長見識拓展視野,不論是“好客山東”、“浪漫大連”,還是“清新福建”、“美好江蘇”,這些品牌定位都展現出某種類型的品牌個性和地域性格,只有當品牌所蘊含的文化特質和個性與游客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價值相一致,游客才更容易親近,進而喜愛和依戀這個品牌。
2.情境氛圍的烘托移情
如果說價值動機是一種較為恒定的情感來源,情境氛圍的烘托則更像是一場美麗的邂逅,帶來怦然心動的心靈感觸。
云南蒼山洱海客棧的留言墻、廈門溫馨浪漫咖啡廳的留聲機、貴州原生態的民俗節慶儀式、西藏神秘肅穆的宗教氛圍,這些細節和氛圍往往能在不經意間觸及游客內心,品牌情感在主客體的交互間得到醞釀和發酵,形成愛屋及烏的移情效應。
3.互動交往的感染共鳴
品牌情感同樣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中,首先是游客和居民及服務人員間的交流,其次是團體和家庭游客成員內部間的分享,再次是不同群體游客和游客間的互動,這些人際互動共同主導著游客的情緒變化。
殷勤好客的當地居民,專業熱情的服務人員,愉悅親密的家人朋友,禮貌友善的同行游客都能傳遞出一種幸福滿足感,形成情緒感染和共鳴。
1.匹配游客動機,滿足情感需求
目的地的旅游部門和旅游企業,要切實做好周期性市場細分調研工作,基于調研結果實施供給側改革,提供真正符合情感需要的品牌產品,并區分情感需求差異性,采取針對性營銷和發展策略,構建亞品牌系統。
首先,要基于個體特征細分情感動機,設計情感旅游產品,例如針對老人的“懷舊情感旅游”產品,針對女性的“浪漫情感旅游”產品,針對家庭游客的“溫馨情感旅游”產品。
其次,要基于生活方式集群和價值觀標準細分游客情感需求,如“樂活”游客追求的健康快樂生活,“小資”游客追求的情調微奢生活,“BOBO”(波波族)游客追求的精致品質生活,為目的地氛圍和產品注入情懷和意境,從親情、友情、愛情三大切入點來綜合探索目的地品牌的全 面 創 新。
2.加強認同內化,維系情感忠誠
首先,要提升當地居民和服務人員的地方認同和地方自豪感,使其愿意自發站出來維護目的地聲譽,通過定期信息通報、社區宣傳、節假日景區免費開放來潛移默化影響居民認同和參與;通過培訓教育,增強服務人員的敬業度和使命感,貫徹品牌意識提供上等服務,激勵其先認同和熱愛目的地品牌,進而再說服和影響游客喜愛目的地品牌,以實現由內及外的營銷。
其次,要維系目的地的新老游客,通過為**到來的游客提供完善的信息咨詢服務,提供會員儲值卡和旅游護照打折優惠,激發其出游熱情;向重游游客授予“榮譽市民”稱號,開展“常回家看看”活動,定期推送較新線路和動態。
3.依托新興媒體,打造情感旅程
首先,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的新興媒體平臺,不僅將其作為一個單純的信息推廣渠道,更應該發揮其綜合互動服務平臺的功能。
“游客情感旅程”是指游客從計劃旅游開始到旅游結束環環相扣的情感體驗。新興媒體不僅可以為游客提供行前的夢想旅游主題定制,還可以提供行中的交通住宿節事信息、旅游產品的自助搜索、互動線路的規劃安排和實時講解答疑,ZUI后提供游覽結束時的評論點贊分享服務。全程均可借助虛擬旅游技術來增強游客情感旅程的趣味性和娛樂性。
其次,充分利用自媒體功能,通過開展“朋友圈集贊”、“公眾號轉發”、“有獎投票”、“有獎攝影攻略大賽”等活動,發動旅游者主動分享自己在旅途中拍攝的原創照片和撰寫的游記,鼓勵游客傳播分享個人情感旅程,通過旅游達人和微博名人的粉絲效應來延伸情感旅程。
4.升級設施服務,傾注情感關懷
首先,基礎設施的升級包括在新形勢下對傳統基礎設施的補充和更新,包括開展廁所**、實現WIFI覆蓋工程、進行路標指示牌智能化改造、啟動自駕營地和房車營地建設、完善內部交通樞紐節點的規劃布局、提升景區景點環境質量等。
其次,基礎設施的更新換代還應包括對特殊人群的關懷,例如對殘疾人、老年人、孕婦等弱勢群體的考慮,提供包括殘疾人解說裝置、母嬰室、輪椅租借、嬰兒車存放等服務,注入人文關懷。
5.創 新業態產品,促進情感體驗
首先,通過共生業態來創 新品牌,近年來旅游業和影視業頻頻跨界合作,比如,《親愛的客棧》、《奔跑吧兄弟》,這類真人秀節目的外景地通常是已發展或**發展潛力的旅游目的地。
節目將親情、友情和愛情等情感注入了目的地,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很容易觸景生情感同身受,因此旅游目的地可以通過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提升游客的情感體驗。其次,旅���+文創、旅游+商業、旅游+農業、旅游+工業等產業結合也大有可為。
此外,通過精妙設計來增強情感體驗,綜合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感官,增加目的地主題設計,如在旅游目的地的垃圾桶、交通護欄、指示牌、公交車地鐵站點、建筑外立面突出特色元素統一設計,在公交線路和出租車播放旅游歌曲,提供富有地方特色的紀念品,通過講故事全 面促進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