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是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間。景區要減小景區經營中的“峰谷差”,降低流量波動的影響,實現“旺季不擠、淡季不淡”,提高人們在旅游過程中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文|時玉亮這個冬季,故宮博物院呈現出了淡季不淡,甚至于“一票難求”的火爆場景,如此受歡迎的景象已持續數月。2019年新年伊始,故宮博物院就推出了為期三個月的“賀歲迎祥——紫禁城里過大年”展覽,通過“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親睦族、勤政親賢、游藝行樂、歡天喜地”六大主題全 面展現清代宮廷過年習俗,消息很快傳開并受到老百姓(59.380, 0.21, 0.35%)的熱烈歡迎。2月19日元宵節當晚,“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拉開帷幕,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來**在晚間迎接公眾參觀。
近幾年,古老的故宮通過一系列創 新的方式煥發出勃勃生機。去年,故宮采用限流與分流的方式來平衡淡季和旺季、假日和平日游客流量的巨幅波動。一邊用文創賦能,一邊用“限流、分流”調節,故宮已基本實現“旺季不擠、淡季不淡”,更多的景區經營者或許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2018年,國內旅游市場持續高速增長,全年國內旅游人數達55.39億人次。旅游消費已成為許多人的“剛需”,景區是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間。然而,“全民旅游”也為景區帶來了諸多運管困境,比如體現在運營數據上,景區客流量空間和時間的不均衡,難免會對景區運管帶來影響。當流量波動峰值時,旅游景區超負荷運轉,導致景區生態與文化資源利用的不可持續,同時還會加速景區設施的折舊速度,減少設施使用壽命,并帶來**隱患。當流量波動在谷值時,則會給景區帶來運管壓力,員工和設施處于閑置狀態,無法發揮其價值。
面對這一難題,故宮卻成功地使參觀客流實現了“削峰填谷”,有效引導游客在淡季參觀,避免了旺季時的極端高峰。這也是值得其他景區借鑒的方式。“削峰填谷”需區分景區游客流量波動原因。首先是景區引力因素。自然類景區由于依托自然旅游資源建設,自然地理環境導致其適游期的不同,由此形成景區游覽的季節性,此類景區也需要生態涵養期。人文類景區則受旅游目的地總體客流量影響,存在著“大河沒水小河干”的情況。除此之外,游客出游還受當前假日供給限制,近幾年大部分人僅有國慶和春節兩個黃金周適合長線出游,這種供給情況也導致了游客在出游時間的選擇上比較集中。
如何減小景區經營中的“峰谷差”,降低流量波動的影響?如何在做到生態與文化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能保證經濟效益?“削峰填谷”是熨平流量波動曲線的重要手段之一。
“削峰”是為限制流量。2015年,原國家旅游局下發《景區*大承載量核定導則》,并要求各地景區上報,這是一種主動限流的辦法,即通過評估景區環境、生態、設施等合理容量,來限定景區的瞬時承載量和日承載量,對景區游客“峰值”進行限制。“削峰”可采取的辦法有**實施游客互聯網預約的方式,達到限制數量后不再接受預約購票;設置老年人優惠日、中小學生優惠日、軍人優惠日,對特定人群采取優惠措施進行分流,等等。此外,景區還可聯合旅游職能部門,通過智慧旅游、智慧景區建設,采用信息化手段,對游客游覽時間和空間實施數據管理,進行人流疏導。在游客量即將抵達限制數值時進行流量預警。
“填谷”則是為了提升流量。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為景區淡季運營提供了更多的路徑選擇。首先可以優化產品組合。有條件的景區則可進行文化資源挖掘,參考故宮做法,通過文創、科技、展覽、論壇等多種方式,研發反季節文化旅游產品,增加盈利能力,降低門票依賴,并滿足景區淡季驅動市場所需,打破淡季缺少產品供給的瓶頸。其次是節慶活動引流。創意節慶在引流方面能發揮出很大的作用,景區應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旅游節慶活動進行營銷推廣,提升客流。再次是實施差異化門票價格。根據景區的營銷策略,可選擇細分市場的地域和人群定向優惠,以門票價格的浮動來實現調節流量的目的。
(作者系時代藍圖文旅執行總裁、旅游規劃設計院院長)
責任編輯:鮑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