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帶動旅游扶貧 貧困村有了好“錢景”

      

www.hq.xinhuanet.com 2018-10-25 08:34
原題:量身打造彈性工作模式、提供職業培訓提升勞動技能、搭建“惠農一條街” 景區帶動旅游扶貧 貧困村有了好“錢景”
“香蕉是自家產的,很好吃!菠蘿蜜10元一份。”上周日,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內的“惠農一條街”上,攤主黃小梅正忙著招待游客,進賬不斷。
作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甘什下村的村民,黃小梅不僅見證著檳榔谷的變化,也靠著景區的發展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村里大部分的房屋是茅草屋,村內沒有水泥路,雨季一到就泥濘不堪……這是黃小梅對家鄉的記憶。那時候,家里一點水稻田的收成只夠糊口,即便加上橡膠、檳榔的收入,日子仍過得緊巴巴的。
2005年后,檳榔谷出資改善甘什上村、下村環境,以每畝每年1500元的租金標準支付給兩村的村民并賠償土地青苗款,但土地上的椰子、檳榔、菠蘿蜜等作物果實收益仍歸農戶所有。
“土地租金畢竟有限,花光了怎么辦?景區擴大規模需要大量的用工,尤其需要當地少數民族同胞的參與建設,齊心打造‘命運共同體’。”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總經理吉貴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為把“輸血式幫扶”變為“造血式**”,景區根據農戶各自的意愿和特點,因地制宜地為兩村村民量身打造了“半天務農+半天務工”的彈性工作模式,涉及織錦技藝、手工竹藤編技藝、安保、環保、服務員、銷售員、講解員及公司管理人員等多個崗位。事實證明,這種靈活的用工模式不僅讓農戶實現了“就業不離家、失地不失業、收入有保障”的愿望,景區也嘗到了甜頭。
隨著景區知名度的不斷提高,當地農民迎來了商機,很多村民在景區外見縫插針搭起攤鋪。為規范經營,統一管理,近幾年,檳榔谷在景區內搭建起了“惠農一條街”,123個商鋪全部免費提供給上下兩村的農戶自主經營土特產。2016年,黃小梅從農民成為老板。“旅游旺季的時候,**賣700多元不成問題。”黃小梅喜笑顏開。
像黃小梅一樣靠旅游產業脫貧的,還有響水鎮毛真村村民黃秀麗。4年前,黃秀麗成為保亭神玉島文化旅游度假區的一名客房服務員。如今,身著制服、發型整潔的黃秀麗每月有1900元的工資,“下班后幾分鐘就能走到家,還能照顧老人和3個孩子。”去年,黃秀麗脫了貧,家里的瓦房也變成了平房,還添了電視機,一家人其樂融融。
“公司在招工上一直向周邊鄉村貧困戶傾斜。目前,公司現有員工中僅毛岸片區村民就有84人,其中貧困村民16人。隨著項目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未來5年到8年將增加就業崗位1000余個,并大量面向周邊百姓。”神玉島文化旅游度假區總裁顧貴水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景區將為村民提供職業培訓,提升勞動技能,與貧困戶簽訂食材供應協議,為貧困戶增收提供途徑。
“現在甘什上村、下村的小轎車已經有45輛了,其中就有我家的一輛。”黃小梅悄悄告訴海南日報記者。(記者 趙優)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