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都市報:不少景區開發商給報社講,我們已經投了很多錢了,多少年一直不溫不火,為什么?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景區開發,大多是自我規劃自我發展模式,就是說,不經過專家的設計,甚至老板根據自己的經驗設計,按照自己的喜好設計,才出現上述情況。對這方面的投資人,您有什么建議?
毛成剛(山西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學院教師):談到山西文旅產業發展,我認為需要從轉變思想認識、明確策劃與規劃次序、解決產業管理重點問題這三個方面著力。
思想認識轉變方面,我接觸的許多基層文旅產業開發人,一些企業家,大都知道需要轉變思想,關鍵是不知怎么轉。我的建議是,請大家能到發展情況較好的地方去實地調研、學習,開闊視野,轉變發展思路。這方面,我們可以通過政府設立專門的扶持基金和運行機制來推動。
經過多年的實地調研我發現,山西當前旅游開發中出現的各種亂象,根子不在商業化過度,而恰恰是商業化水平不高,是低水平運作的問題,也就是市場秩序混亂的問題。因此,山西的文旅開發,必須從“資源導向”轉變為“供求關系導向”,通過開展對客源市場的需求和滿意度的深度調查,厘清“如何區別文化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的差異”“全域旅游到底該怎么理解”“文旅開發應處理好點和面的關系即景點和景區開發的關系”“游覽觀光和地域文化體驗之間的關系”等問題,在思想層面先理出一條明晰的思路。
在文旅產業經濟方面,文旅產業開發要明確策劃和規劃的程序,前后次序應遵循一個基本流程,即挖掘文化內涵——文化創意和策劃(**規劃設計)——文旅產業發展規劃(落實創意和策劃)——開發設計——施工——生產經營與管理(管理、推廣、保障),其中,文化內涵的挖掘要依靠有情懷的文史學者,重視文化創意和策劃工作。策劃,主要是對接文化內涵和市場客觀需求,策劃**規劃工作,規劃落實策劃目標。其中,創意和策劃應該表現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的內涵、目標、愿景等,考慮市場定位、目標市場選擇、旅游產品、產業機構、社區利益、產業帶動等產業配套問題。旅游規劃,還必須要回答一些關鍵問題,如怎么搞好產業結構和產業配套措施,社區如何增權,產業如何帶動,門票經濟如何破題,產業結構怎么布置,配套資金怎么設計,產業政策如何出臺,相關機構如何設置,等等。文化旅游產業經常會遇到區域合作不協調的矛盾,要通過建立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管理委員會的方式解決區域合作的問題,破解區域之間的行政管理掣肘困境。
產業管理方面,那些經常被媒體曝光、被游客詬病的地方,往往是服務質量、市場秩序、危機管理、如何監管等方面出了問題,在這些方面,我們開發時應該得到更進一步的管理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