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旅游景區的淡季不可以做成平季或小旺季?

      

來源:旅游產業觀察


要把旅游景區的淡季做成平季或小旺季,首先是一個三步走,或者說將旅游營銷發展過程中1.0時代的三個主要特征捋一遍。

旅游營銷1.0時代的典型特征:做廣告、發資料、跑渠道。


 

1.0代第一步——“掃街”式營銷、做廣告


但傳統的“掃街”式營銷,走街串巷,找旅行社,找大企業,發單頁,貼海報,拉橫幅,是一個必經的,不可逾越階段。大多營銷辦法是從傳統的市場營銷轉化而來。

 

1.0時代**步——恰當地進行發資料營銷。


即使現在,在一些特殊營銷節點,我們仍不能排斥這種非常接地氣的營銷方式,特別是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郊區,特別是農村區域,還是很有效。

其他如戶外廣告、電視廣告、報紙廣告等,在一段時期統治了媒體形式,也就是傳統媒體,是所有景區類產品在宣傳營銷時可選擇的重要載體。

 

1.0時代第三步——跑渠道,關鍵在于合適的渠道和合作模式選擇。


跑渠道(早些階段專指旅行社)關鍵在于產品的市場吸引力、渠道價格差,以及渠道的重��程度。現階段要更多的考慮線上銷售,充分調動線上OTA渠道的積極性,這是散客營銷的關鍵一環。

旅游營銷1.0時代的三步走,不能省略,那是營銷的根本。

 

其次是緊抓旅游營銷2.0時代的典型特征,讓游客“先嘗后買”。實現起來需要四步走。

旅游營銷2.0時代典型特征:辦活動、搞促銷、特價。


**步,一定要在淡季想辦法實現讓游客“先嘗后買”。


不得不說,旅游景區作為一種可消費的旅游商品,較為特殊。它幾乎區別于其他任何商品。首先它具有不可移動特點,更不能裝在包里帶給潛在受眾看。好與不好,都得用嘴說,用宣傳海報看,或者用宣傳片來播放。“祖國江山美不美,全靠導游一張嘴”,也是說的這個道理。


但如果要讓消費者有更直接的感官認識,并以此帶來好的傳播,那么和傳統商品一樣,舉辦活動、搞一搞促銷,偶爾推個特價,也是未嘗不可的方式。也就是說,讓感興趣的受眾先“嘗一嘗”,從而達到“好吃再來”的效果。


**步,淡季辦活動也要基于景區內在的產品屬性。


怎么辦活動?

人家傣族搞潑水節,你個漢族搞潑水節就不倫不類。


人家民俗類景區搞廟會、烤肉很受歡迎,你們佛教寺院可以搞廟會,但就不要烤肉殺生,整些吞劍、玩蛇、上刀山下火海等血淋淋的項目,佛家肯定犯忌諱。

舉這樣的例子其實想說明,基于景區內在的產品屬性,再策劃舉辦活動,能引起受眾共鳴,并有持久性。千萬不要拍拍腦袋想當然,以免造成“畫虎不成反類犬”。

 

第三步,淡季搞促銷和特價,關鍵在節點和受眾人群。


怎么搞促銷和特價?


恰當的時機,恰當的節點,在合理的時段,通過價格杠桿對市場進行有效的刺激,就是景區運營方搞促銷和特價的目的。

否則,差一點,也達不到預期效果。市場是從來不說假話的。


如果人家景區搞活動人滿為患,你也搞類似的活動,客流量未見大幅上升,這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


別糾結,你要采用大數據進行系統分析。或者你要用專業團隊對整個活動,從策劃,實施,結案,即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進行總結,查找原因。如果嫌麻煩,忽略了這個環節,那么,只能遺憾地告訴你,你又巧妙地避過了繁瑣、累人、動腦的營銷關鍵環節。你糊弄市場,雷聲大雨點小,市場也會糊弄你,表面上都在做宣傳,其實都飄著不落地,來人才怪。


好客山東賀年會、春節廟會,都是可以借鑒的方式,此處不贅述。


四、重視淡季,但切忌“竭澤而漁”。


淡季可以對特殊區域、特殊人群搞促銷、特價。至于特殊到什么程度,還是取決于基于產品屬性和產品地理位置屬性的營銷策劃。


一般來說,本地市場是重點,切不可竭澤而漁,這個市場是要源源不斷給你景區提供一次性客源和重復客源,以及朋友圈內的新客源。這也是基礎。對這部分有品牌粘性的客戶群體,你一定要區別對待。比如年卡,比如重大節日政策等。要讓*容易形成品牌粘性的客戶群體長久持續地保持粘性,并不停地說你景區好。比如泰山就對泰山區市民推出年卡,其他區域不享受,你的景區完全可以借鑒。而新崛起的AAAAA級山東臺兒莊古城,對本市、周邊的臨沂,以及省外的徐州推出的特惠,就很接地氣。


實現了以上四步,估計你的景區淡季轉換成平季或小旺季,很快就會變成現實。


旅游沒有一成不變的教條可以照搬,基于市場的準確戰略分析以及敢于作為的“拍板”精神,市場前景也一定是可以預見的。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產品目錄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領域標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10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