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福地”——香溪洞(组图)
2010-09-27 03:45:00 来源: 西安晚报(西安)



香溪洞景区位于安康中心城市内,南依巴山,北临汉水,是镶嵌在安康城南的一颗“绿宝石”。是陕西省政府命名的首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区。景区由三天门、香溪洞、文武山、蜈蚣山、牛蹄岭5个分景区组成。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现大香溪生态旅游区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
香溪洞始建于盛唐,鼎盛于明初。从明清起即为陕南道教活动场所,相传为吕洞宾修炼会仙之地。山上刺花(七里香)满谷飘香,山下溪沟流水潺潺,山腰八洞凌空悬崖。有吕洞宾修行的纯阳楼和炼丹炉,有孙思邈采研的药王洞。
景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景区内满溪苍翠,松柏成林,幽静秀雅,楼台亭阁桥涵洞府应运而生,景区景点文物达100余处,主要有:香溪八洞、三天门、纯阳楼、荷花池、残棋、驾云桥、镜儿湖、天梯、洞天台、照镜台、凌霄亭、步云台、玉皇阁、古钟亭、鼓亭、财神殿、望江楼、养心园、盆景园、兴贤塔、古战场遗址、花卉梯田式观赏园、香溪湖、三清殿、中华万福大鼎、福到了、月亮谷、滴水崖、张三丰祖师殿等。香溪“八洞”洞中石雕泥塑道教神像多尊,神采奕奕、栩栩如生,素有“古洞仙踪”之称。
香溪洞景区内,植被茂盛,群山环抱,翠屏相列,草木葳蕤,亭宇林立,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稀有珍贵树木12种,有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和银杏,还有野生动物和鸟类20余种,如画眉、布谷鸟、红嘴蓝鹊、麂子、兔、狼等,景区四季常青,有千亩茶园、万亩板栗园。是广大游客和市民旅游、观光、休闲、健身、陶情冶性之“洞天福地”。
近两年来,香溪洞景区立足创建,成效卓然。目前,已获得“陕西省平安优良景区”、省市区级“卫生先进单位”、省市区级“青年文明号”、市级“巾帼文明岗”、市级“文明景区”、区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连年被秦东联防委评为“护林联防先进单位”,被安康市旅游局评为“创佳评差*佳单位”和“双创工作先进单位”,被汉滨区建设局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党组织”,孙世福局长个人荣获汉滨区“第八届劳动模范”和安康市“第四届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据香溪洞管理局局长孙世福介绍,为进一步完善景区旅游功能服务设施建设和标识体系建设,香溪洞管理局投入1260万元修建了三天门**公厕;修建和改造了洞天台、照镜台、步云台、残棋、通天匙、鼓亭等景观景点;增修了5个仿树皮水泥坐凳和6个休息平台及**防护栏;打造了滴水崖、福到了两个新景点;开通了城区至香溪洞旅游公交专线;通过招商引资修建了“中华万福大鼎”;修建了张三丰祖师殿;对公厕座便器、门窗、排水管、三个旱厕屋顶等进行了维修改造;对南天门售票处进行了包装改造、修建了院墙、安装了铁门;协调改造修建了玉皇阁道观生活区。同时,加强景区标识体系建设,在景区内安装了81个具有中英文对照说明的标识牌、导示牌和警示牌;在高速路口安装了景区形象广告宣传牌。修建了玉皇阁至祖师洞259米长的“S”型娱乐滑道;对望江楼进行了维修加层改造;增建了“真人CS”对抗及拓展训练基地,增强了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和可视性。
局长孙世福说,为了加强**管理,确保万无一失。香溪洞景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了**生产责任制,牢固树立“没有**就没有旅游”的**理念,做到警钟长鸣,紧绷**这根弦,制定了防火、**事故应急救援、旅游接待等预案、方案,并坚持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按照“景区、景观、景线、景点”的“四级防范”管理体系,在天梯、池、塘、湖等危险地段安排专人,划片包干(区域图上墙),各把一方,死防硬守,实现了“五个没有”,确保了两个“零”。即:景区没有发生人员伤亡,没有发生责任事故,没有发生因质量或管理疏忽而出现的突出问题,没有发生游客拥挤踩踏、车辆堵塞事件,没有发生刑事和治安事件,确保了**“零”事故和游客“零”投诉。
同时,香溪洞景区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加强职工培训,实行“周考核制”,使全体人员树立了“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思想,以“让来景区的每一位游客不受委屈”为服务理念,处处为游客着想,处处以大局为重,实行了“七免”服务(免费停车、免费导游、免费提供饮水、免费提供导游图、免费如厕、免费咨询、免费用中巴车接送游客)。近两年,景区共计接待游客178万人次,仅门票收入突破50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00万元,成为安康市游客接待量*多的景区。
今年,安康遭受了“7·18”洪水灾害,给香溪洞景区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但香溪洞管理局不等不靠,加班加点对景区损坏的基础设施及景点进行恢复维修和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达260万元,现景区旅游道路畅通,接待秩序井然,景观景点面貌焕然一新,已**对游客正常开放。
人间福地香溪洞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