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1 06:29:00 来源: 四川日报(成都)
聚焦
8月25日,由省旅游局组织的专家组兵分数路,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区指导旅游业的恢复重建,乡村旅游是专家组*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以乡村游来带动受灾地区旅游业的快速恢复重振,是一个可行性极高的选择。”
农家乐:备足“粮草”迎宾客
特大泥石流灾害后,乡村旅游正在逐步恢复,农家乐老板对恢复营业充满信心。
镜头一8月22日,天空终于放晴。都江堰虹口乡步步高农家乐女老板陈玉洪一早就忙活开了,派人跟着丈夫去都江堰市区采购大米、面粉、菜油等食品,自己则带着几个人打扫庭院和房间。“在这次灾害,我的农家乐没有受影响。现在提前做好准备,很快就可以接待游客了。”陈玉洪说。
镜头二绵竹农家乐张家院子“很受伤”,平房标间被淹了,家具、电器都被泡坏了……但是老板胡云会的脸上没有一丝灰心和丧气:“经历地震那么大的灾难,都能很快恢复,我们肯定会继续经营下去!”
点评在从事旅游规划与营销的陈理看来,乡村旅游在短时间能呈现出一种蓬勃生机,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像虹口、鸡冠山一些地势较高的农家乐,其硬件设施几乎是毫发无伤,只要等天气、交通等状况好转,马上就可以重新开业。另一方面,灾后恢复重建两年,让当地人尝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甜头”——进入门槛低、投资规模小、建设周期短、经营收益快,这些都让经营者坚定了继续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
游客:急着要住农家乐
乡村游,恢复受灾地区游客信心的*好方式之一。
镜头“老张,你们开始营业没有?”8月25日,家住成都市区的严永泽大爷急忙给崇州市鸡冠山金华苑休闲庄的张老板打了电话,“如果开始营业了,我就上来了哈!”
严大爷夏天会去农家乐住两个月:“一来避暑,二来山上空气好,对我的**病也有帮助。”今年7月中旬,严大爷就到了金华苑,一次**了两个月的费用。8月17日,由于连降暴雨,严大爷和一干游客被疏散回成都。“现在没事了,还是想去。”严大爷说。
点评旅游的重建不仅是物质的重建,心理的重建更为重要,如何增强市场对灾区旅游恢复的信心?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教授谢元鲁认为:“利用乡村游来聚集人气,是恢复游客信心*好的方式之一。”他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面对从来没有去过的几家餐馆,一般会选人多的。因为,心理暗示人多,‘至少能说明这家餐馆的饭菜味道不错’。”同样,旅游市场也是如此,前往某个地方或某个景区(点)的人多了,游客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类似心理暗示。
乡村旅游:历练中“转型升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虽然屡经磨难,但四川乡村旅游却在一次次的历练中向着“转型升级”的目标前进。
镜头一8月23日,虹口乡党委副书记高永强与村民们为拯救高原大桥而忙碌着。高原大桥是高原村通往乡里的**通道,“先把交通问题解决了,农家乐才能活过来。”高永强说。在完成了应急救援和防灾除险任务后,虹口乡党委、政府安排部署了接下来要进行的4项重点工作,其中有2项与旅游直接相关——加快全乡道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恢复完善,加快受损农家乐的恢复重建。
镜头二郫县是农家乐的发源地,也是我省首批17个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之一。目前,《农家旅游服务规范》正在郫县农科村推行试点。8月22日,记者走进了徐家大院,一进大门,就能看到醒目的标识牌,中餐、棋牌、厕所等位置一目了然,不但用了中文、英文,还配有形象的图画。自从《农家旅游服务规范》实施以来,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当地补充制订了7个地方性标准,建立起内容涵盖景区建设、景区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质量、产品质量、**保卫、卫生要求等方面的农家旅游标准化管理体系,农家乐在规模、档次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点评我省乡村游资源丰富,有环大中城市的“**农家”、川西的“藏羌风情”、川东的“苏区新貌”,还有攀西的“生态农业”、川南的“古村古镇”,为力争2015年建成国内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示范省的总目标,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近期,省旅游局与省农工委、省农业厅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承诺将在共同推进我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发展规划、品牌建设、人才培养、资金投入、信息交流8个方面进行紧密合作,促进乡村旅游上档升级。
农家故事
深溪沟农家乐忙开张
8月29日,都江堰虹口深溪沟农家乐“古月人家”的老板胡建一点也不比旅游旺季轻松。“抓紧时间干,争取早点重新开张。”胡建语气坚定。
深溪沟村3个组共有12户农家乐。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宜人,很受客人喜爱,而“深溪沟农家乐”早就是虹口旅游的一个响亮招牌。然而,8月13日-19日的几场暴雨,导致12户农家乐不同程度受损。
胡建是其中受损*严重的,“一楼餐厅的桌椅板凳、厨房里的厨具,二楼标间的电视机和家具全部被洪水冲走了。”8月24日,转移离家5天后,胡建**次回到家中,见到的就是这一片狼藉的景象。
8月25日一早,胡建家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乡政府20多人的“帮扶小组”。在他们的帮忙下,农家乐的清淤工作很快完成了。胡建说,下一步就是把毁坏的绿化带重新培植起来,再重建凉亭和走廊,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这部分资金胡建已经筹备好了。
“先把环境做好,再把餐具、厨具、家具准备好,就可以重新接待游客了。”胡建信心十足,“连地震这么大的灾难我们都挺过来了,这样的困难又算得了啥?相信我的农家乐会越来越好,虹口旅游也会越来越兴旺!”
看点
灾后添亮色——
养生游很“潮”很诱人
四川旅游依然美丽,而在“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我省力推的养生旅游为美丽四川再添了一抹亮色。从文化养生到医疗养生,从运动养生到生态养生,养生旅游力争成为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又一支“生力军”。
需求生变向“低碳化”转型
8月底,记者在雅安上里古镇,偶遇从重庆来的袁晶一家。返程的时候,袁晶的父亲却不想走了,袁爸爸说:“这儿的环境这么好,空气这么新鲜,待在这里神清气爽的,我想多享受一下哦!”
有调查显示,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尤其是都市白领,超过半数处在亚健康状态,人们对“健康、愉快、长寿”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于是,养生旅游应运而生。
面对需求变化,我省旅游业提出了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打造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产品体系。此外,“旅游生产及旅游消费低碳化”是我省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主导方向,讲究“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养生休闲旅游,刚好契合了推动旅游开发、经营以及消费的生态化、绿色化,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标。
专家建议“抱拳”合力出击
大力发展养生旅游势在必行,目前面临的瓶颈又该如何突破?多位旅游业专家支招:左右手“抱拳”,合力出击。
左手抓,整合养生旅游资源,树立品牌形象。四川作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何季东认为“休闲文化应该成为四川养生文化的桥头堡和*璀璨的奇葩”。另外,四川拥有优良的温泉旅游资源,又是国内各类药材的基地,因此,温泉和中药也应该成为养生旅游资源的先锋。而西南交大旅游博士赖斌则认为,作为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四川如何挖掘道家养生文化至关重要。
右手抓,养生旅游产品和养生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养生旅游产业特别强调身心合一,也就是硬件和软件联合起来考虑,才是完整的。”乔然说。不能一哄而上,不是什么景区都有必要推出养生旅游,应该重点规划一批在接待能力、康体养生效果、市场营销等方面较强的景区,重点发展,重点扶持,进而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效果。
赖斌建议:“要在养生项目中结合旅游区的养生文化脉络和民俗特色,才能提高品位和档次。”围绕鲜明的主题,合理配置项目,从而形成与养生文化有效融合的文化观赏产品、自然观景产品、民俗娱乐产品等。
保障
世界遗产地 **美丽迎宾客
“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四川几大遗产地是否安然无恙成为了省内外广大游客关注的焦点。“遗产地景区并没有受到灾害影响,完全可以正常接待游客,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游客**的保障,四川依然是美丽上等的旅游目的地。”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近日已向外界发出了邀请。
九寨沟:做好准备迎接中秋国庆
“现在的九寨沟风景美、环境美、服务更美!”刚刚结束九寨之行的游客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据了解,为了给游客在九寨沟旅游时营造一个更加方便舒适的环境,今年九寨沟对标识标牌、电话亭、垃圾箱、路灯、停车场、人行道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提升,并补植和修整了1万余平方米的绿化带,修建了6个生态停车场。
中秋、国庆即将到来,为**提升旅游品质、规范旅游服务,当地旅游、公安、消防、卫生、技监、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联合对景区内外的营运车辆、栈道栈桥、食品卫生、道路交通、宾馆饭店、购物场所、演艺场所等进行“拉网式”**大排查,确保景区内外道路交通**顺畅、饮食干净卫生、基础设施完善完备。
九寨沟县旅游局执法局副局长蒋鹏志告诉记者,**是旅游的生命线,黄金周即将到来,更不能放松每一个环节,要保证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峨眉山—乐山大佛:做好景区旅游联运服务
从7月开始,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各部门就联动投入到旅游的接待服务工作中,确保暑期旅游的正常有序。启动了旅游高峰交通应急预案,提高观光车的运行效率,保障了高峰期时全山交通畅通。针对景区道路里程长、弯道多、交通流量大的状况,景区公安交警大队通过“天网”时刻关注景区道路客运车辆行驶情况,增派警力加强景区道路巡查,深入排查景区道路交通**隐患,查处超速、弯道超车等交通违法行为。
8月下旬以来,景区内的水电、交通、通讯一切正常,设施**,管理有序,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雨后的峨眉山更显清凉,避暑更惬意。”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都江堰—青城山:盛装迎接道教文化节
虽然虹口、龙池受灾,但都江堰—青城山风景区处于**状态。
9月16日至9月19日,第三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将在都江堰—青城山举行,为了迎接节庆的到来,景区正在“盛装打扮”。截至目前,青城山游客中心、大型网络游戏《青城》、道解都江堰实景演出、青城豪森国际酒店二期等16个旅游项目已竣工。上海援建青城山基础设施、澳门援建青城山古建筑群恢复重建、青城山索道重建、青城后山景区恢复重建等,以及泰逸五**酒店、经都五**酒店、堰上青城体育休闲公园等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
随着成灌快铁主线的竣工通车,S106线、青城后山至前山公路等旅游公路的完成,以及景区服务设施和产业功能的恢复,都江堰—青城山旅游业正呈现出强劲的恢复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