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实例之景区园中园

      


旅游产业观察 

编者按国内较具影响力的旅游财经评论新媒体

旅游产业观察有话说:

园中园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手法,也是藏景的一种,多见于**园林中,也见于少数私家园林。园中园一般藏在园中的僻静处,游人往往容易漏掉。稍大一点的景区,往往都会有多个园中园项目或产品。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园中园项目如何依托大景区,置身福中好享福呢?


作为大景区内的小兄弟,园中园必须把自己当成大景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设上突出品味,定位上避免同质化,服务 上体现温情营造口碑,品牌上立足优异抢占高地。自觉服从大景区的管理和引导,积极参与大景区的宣传促销和营销,抱团取暖。园中园产品目标客户群是非常明确的,游客不远千里来到了你家门口,如何做好分流,是园中园产品管理者较需要研究的。


在产品运营之初,游客往往不会专门奔着园中园而来,相信更多的是冲着大景区而至。从笔者多年运营园中园产品的经验看,打游客分流的组合拳,有很多投入小、收效好的举措可以尝试。

一是做好项目,让项目在大景区慢慢成长为王 牌,打造成到所在大景区不到该小项目枉到的上等产品,比如张家界的黄石寨,玻璃桥,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九曲溪》和笔者亲自运营的丹霞山水上丹霞等,以项目价值制胜,让来到大景区的游客舍不得错过。

二是优化项目产品的门脸,尽可能把入口设在游客必经的通道附近,当然,项目内容可以展示一小部分是较好的,门脸设计建设能够吸引游客眼球,激发走过路过游客(特别是散客)兴趣,不忍错过。

三是利用价格杠杆和情感互动,贯穿营造扭转与合作共赢的理念,加强与旅行社、酒店、客栈、导游、其他景区景点和所在地行政、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合作,争取更多的客源输送群体。

四是善用媒体资源,特别是投入小、效果好、易操作的新媒体资源,zui好能建设自身的网站、微博、公众微信号等平台,注重内容的编制、设计和发布,吸引和留住粉丝,增强项目渗透力和影响力,拓展新客群、吸引回头客。

五是勤策划活动。活动是让项目活起来的有效载体,投入大的活动负责引爆,投入小的活动负责天天热闹。比如通过策划摄影大赛、设计创意大赛等,收到提炼品牌文化、积累宣传推介资料的效果;也可以策划一些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非遗类活动,达到天天热闹。

六是做好项目附近的形象标识系统,比如路牌广告、线路指引、灯笼、宣传单张、导航定位等等,让游客一到目的地,既能从浓厚的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景区或者项目实际运营中,管理和营销大概就是景区的两条腿。目前大多数景区都在推行标准化管理或者精细化管理。每一个成功项目的背后,都有它的成功故事;每一个失败项目的背后,必有���失败的辛酸。特别是景区存在比较明显的淡旺季差别,园中园项目自然也会面临着老大感冒老二跟着咳嗽的风险。在运营中,如果管理不到位,营销虽能弥补一些,但迟早会出问题,而且会是釜底抽薪式的。

当然,每个景区都有它的特点,园中园项目更是大小不同,花样繁多,如何把项目打造成景区内的王 牌项目,各操盘手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总之,因地制宜、因项目施策,方为实操关键。

产品搜索
联系方式
产品目录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市新领域标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