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浮山 AAAAA
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道教名山之一,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岭南第壹山.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粤岳”。拥有九观,十八寺,三十二庵.它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博罗县的西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市三地,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和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境内的西樵山是姐妹山。罗浮山的主峰是飞云峰,海拔1296米。其山势雄浑,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是中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岭南第壹山”。北宋苏东坡曾在这里作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而使罗浮山闻名于世。葛洪,黄大仙,鲍姑,吕洞宾,何仙姑,铁拐李等神仙都曾留过胜迹.
相传古时只有罗山,浮山从东海浮来,倚于罗山东北,由铁桥峰相连,故名。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记载,罗浮山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山中有七十二石室、十八洞天、四百三十二峰峦、九百八十瀑布与飞泉,原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等道教与佛教宫观寺院点缀其间,历来许多文人墨客、方士道人纷纷前往山中游览、隐居和-,为其作赋吟诗,歌颂赞美,如陆贾、谢灵运、李白、杜甫、李贺、刘禹锡、苏东坡、朱熹、葛洪、陆修静、杨万里、屈大均等人。东晋年间,闻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葛洪入于山中修道炼丹,采药济世,著书立说,创建九天观、黄龙观、冲虚观、酥醪观、白鹤观。葛洪居山积年,优游闲养,笔耕不辍,著述极丰,他继承并发展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炼丹术,总结了自己在研制金丹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撰写而成《抱朴子·内篇》一书,既确定了我国的神仙理论体系,又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从而使罗浮山逐渐成为岭南道教名山。据《罗浮山志》所载,秦汉时神仙家安期生曾至山-,宋代闻名道士白玉蟾亦曾在此修道传教。罗浮山中至今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景秀丽,其中道教的主要有:冲虚观、黄龙观、九天观、酥醪观、葛洪炼丹灶、仙人洗药池、飞来石、遗履轩、会仙桥、蝴蝶洞、朱明洞、飞云顶、华守岩、升仙岩、刘仙岩等等,尤以冲虚观*为闻名,现为国内道教重点开放宫观,属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五矿·哈施塔特旅游小镇 AAAA
五矿·哈施塔特旅游小镇,位于博罗县罗阳镇。五矿集团借鉴奥地利建筑风格,以奥地利哈尔施塔特小镇为建筑蓝本,结合本地特点,倾力打造了一座五矿·哈施塔特小镇,占地近100万平方米,三面环山,内拥17万平方米原生内湖,将浓郁的奥地利建筑风格和欧陆人文风情很好的融入当地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之中,不出**仿若置身奥地利童话当中。景区内现有奥地利风情商业街、公主花园、咖啡厅、西餐厅、音乐广场、啤酒广场、文化广场、1786礼堂、欧式木屋、踢踏铜像人、梦之树、俪影大道、哈施嗒特大道、哈施嗒特铁桥、8632铁桥、湖边码头等。
五矿·哈施塔特旅游小镇自2012年3月启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期间,五矿不断加大景区基础设施、景点景观、旅游娱乐项目、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先后投入了20多亿元建设了特色酒店、粮食商业主题街、别墅区、大教堂、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生态湿地公园、主题餐厅、五矿.哈施塔特旅游大道、环湖步行道、水上娱乐区等一批旅游接待基础设施;现正筹建五**主题酒店,优化公共休息设施、旅游安荃防护设施、导视系统以及环湖旅游步行道改造工程。经过一系列的综合升级建设,景区的硬件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景区旅游档次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游客来到五矿·哈施塔特,可以不出**,就可深深体味到远来的奥地利欧陆风情与中国传统文化、岭南文化交融碰撞的奇妙美景。
3、秋枫寨
秋枫寨位于博罗县公庄镇官山,面积近万亩原生态木林,工程总投资近10亿元(民营独资),按照国家4A级风景区标准建设,规划总面积约为3.65平方公里。
旅游区选址地紧靠珠三角核心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惠州及港澳地区等,通过广惠高速、广河高速、仁深高速等紧紧相连,处于环珠三角一小时旅游圈内,交通便利。公庄镇区位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良好的大自然旅游资源。秋枫寨旅游区位于坝子村上坪,气候宜人,大自然山水风光丰富、山青水秀,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适宜养生。
秋枫寨旅游区目标定位为:珠三角*具魅力的森林溪谷游憩地;产品定位为:观光+休闲+度假;产品设计基调为:生态观光+度假休闲+康体养生+农业观光产品。旅游区以山水资源为载体,发挥良好的生态休闲特质,营造轻松、自然、回归的环境氛围,打造山水休闲度假胜地。
4、雷公峡漂流
象头山雷公峡漂流全程长约4.5公里,漂流时间约2小时,由专业的建筑公司设计、施工的漂流河道落差近100米,河道大小落差十多处;峡谷入口有一座容量达300万立方的中小型水库。河道水质好,水量充足时而奔腾直下、激流澎湃,时而回旋幽谷、心旷神怡。漂流河道途经20多个自然景观。沿途十里竹廊扶风相掩,高含量的负离子幽谷空气清新,清澈的溪水散发着自然灵气,让人置身于仙境一般,将让您领略“热情穿越、仙境畅游”的独特神韵。
雷公峡漂流景区位于博罗泰美镇—闻名的惠州市象头森林公园内,象头山森林公园景区内群峰叠翠、云缭雾绕、绝谷幽岩、仙壁神石、奇花异木、珍禽灵兽,自宋代起就吸了无数游人前来观赏。到达后参与漂流项目。象头山雷公峡漂流之源头起于上嶂水库,是一个集观光、娱乐、漂流探险于一体的综合性漂流景区。
5、朱明洞天
朱明洞天位于罗浮山,是罗浮山十八洞天之首,是道教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洞天是道教的称谓,朱明洞天原意为“朱明耀真之天”。 朱明洞天由象山、狮山、梅花山、马山环抱。前临溪涧,背依青山,林木参天,环境幽雅,仿如世外桃源,是罗浮山风光精华所在。
朱明洞天有呈拱形的洞门,坐北向南。门楣有楷书“朱明洞天”四字。洞内大洞套小洞,还有古建筑等名胜古迹。
秦朝时安期生曾在此寻找长生不老药。汉朝朱真人在此建朱子庵设朝斗坛,-太清神丹。东晋葛洪在此炼成九转金丹成道。宋朝时,有人在朝斗坛挖得铜龙六条、铜鱼六条,置观内为镇山之宝明朝曾城人湛若水在此建精���讲理学。是罗浮山核心景区人文景观*为丰富的景区。
解放后,**曾在此建元帅楼,-、-等七位元帅曾在此疗养。
6、龙花洞客家文化村
龙花洞客家文化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湖镇响水下洞村。项目占地总面积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分三期开发.文化村地属珠三角边缘地带罗浮山脉。东南与惠州、惠阳连接; 东北与河源、紫金相接;西北与增城、龙门相邻;西南与东莞相依。毗邻广州、深圳、港澳,车程均在两小时之内; 广汕公路贯穿而过,与205、324国道连接;广惠、惠河、广河高速境内交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龙花洞客家文化村集热情漂流、瀑布酒巴、温泉水疗、户外拓展、生态别墅、商务会所、会议中心、度假酒店、民俗文化、特色购物、科教种养等项目为一体的综合型多功能生态旅游度假景区。景区分期实现食、住、娱、游、购一条龙服务;并规划构建成为粤东文化度假旅游的一颗璀灿明珠。
7、华首寺
华首寺又名华首台,位于罗浮山西南麓,背倚孤青峰,踞高临下,两翼有山环抱,称左青龙,右白虎,是闻名的佛教胜地。唐朝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奉旨兴建,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据说当年有500花首真人聚集此地面得名华首寺。明万历年间,罗浮山佛教兴盛,有十八寺,华首寺被称为“第壹禅林”。罗浮山佛道并存,和睦相处。兴盛时有九观十八寺,十八寺中以华首寺为第壹禅林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距今1259年。相传有500华首真人会集于此而得名。冲虚观、黄龙观、华首寺连成一线,作为道佛信徒、香客朝拜地,成为核心景区。
8、明月寺
明月寺位于博罗县石湾镇,属罗浮山五寺之一,堪称罗浮第壹寺。
明月寺唐朝时,佛教盛行。唐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敕立明月戒坛于罗浮山延祥寺。后来,“明月戒坛”刻石立于铁场,铁场成为东江中、下游一带出家僧人剃度受戒之所。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僧人释守容在铁场建寺,因掘地得到“明月戒坛”刻石,遂取名明月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千年古刹。
明月寺建于罗浮山南麓,铁场东北至高处,座北朝南,布局为三进院落,依山势次增高,宽60多米,长90多米,总面积约10亩地。四周围墙高筑,古木成荫,丛丛花卉,树树梅花,五株九里香更是沁人心脾。寺门前原建有石牌坊一座,上刻“罗浮初地”四个大字,牌坊对联为:“罗浮耸具瞻堂构尊严仰止景行沛国声名千古重,岁时供荐享冠裳环集俊斌越队考恩俎豆万年光。”旁边原竖石碑一块,上刻“梅花故地”四字。因古时游罗浮山者,必先泊宿明月寺,再游历于罗浮山,明月寺故有“罗浮初地”之誉。
9、冲虚观
冲虚观位于广东罗浮山北麓朱明洞南。原址为东晋道士葛洪所建四庵之一的南庵,名曰都虚。虚洪升仙後,晋安帝义熙初(405年),改建为葛洪祠,以示纪念。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扩建,易名为“葛仙祠”。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又赐名为“冲虚观”。以后历代均有修葺。现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重修,是国内重点道教寺观之一。
总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平面呈四合院布局,观内有殿宇五重,分别为灵官殿、三清殿、黄大仙殿、吕祖殿和葛仙殿。主体建筑由平台、山门、天井、三清殿、葛仙祠、两庑及膳堂组成。山门、三清殿、两庑斋堂均为悬山式屋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屋脊、内外博风、墙体均饰以大量的灰雕、陶塑、壁画,题材包括人物、花、山水、博古、书法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清宝殿是主殿,重建於清光绪年间。殿内主供三清尊神,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四位真君陪祀。两侧又分别设有精致神龛,东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西奉太乙救苦天尊。整个殿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黄大仙殿内供奉葛洪的弟子黄野人。黄野人为广东东莞人,随葛洪在罗浮山炼丹修道。一日外出回来,葛洪已经升仙,只留下丹药一粒,他服后成为地行仙,常在人世,为百姓治病,后人尊为“黄大仙”。
如今还有葛洪的许多遗迹。其中葛仙殿后有葛洪建造的丹灶。丹灶旁原有苏东坡书“葛洪丹灶”四字,已泯灭。现在所刻的“稚川丹灶”四字乃是清乾隆年间广东提学吴鸿重题。观内还有一个八角形的水池,是葛洪的“洗药池”。据载,葛洪时常为民采药,这池便是他洗药草的地方。*神奇的是观内的“长生井”,据说是葛洪炼丹时取水所用。这口井长年不枯,井水能治病,昔日名曰“神仙水”。有首古诗赞道:“传闻地献宝,灵液出凤草。每日汲三升,何必安期枣?”意思是经常饮用此水,可保长生,因此留下了一斗米换一斗水的传说。这是冲虚观“三奇”之一。
另外二奇分别是:冲虚观主殿三清殿周围大树环绕,屋顶却无落叶;观内无蜘蛛结网。此“三奇”至今仍吸引着不少人去探究谜底。
冲虚观掩映在苍松古柏之中,环境清幽,是罗浮山风光的精华所在。
10、会仙桥
会仙桥是一座单拱石桥,宽2.9米,高3米,面为青麻石条砌成,柱头均雕有花纹承四方体。
相传绍圣元年苏东坡到罗浮山,酒后巧遇一村姑,诗兴起,吟到“寻幽探胜入罗浮,乘醉策杖觅归途。雨后山花香更美,村姑回眸胜仙姑“的打油诗。村姑见其放肆,回敬道:“东坡游罢过西湖,举杯邀月作狂徒。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无。”东坡顿时心头一惊,知遇仙姑,待回头去寻找时,却突然倾盆大雨,溪水暴涨冲走了回去的木桥。正遇铁拐李路过,把铁拐变成一座桥让苏东坡过了溪。后人为纪念苏东坡与何仙姑、铁拐李相遇而建此桥以作纪念。
桥板正中刻有“会仙桥”三字,是台湾闻名爱国诗人丘逢甲于清宣统三年所书。